
个人简介
杨剩富,贵州黄平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入选“地大学者”青年拔尖人才、青年优秀人才。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土地利用低碳优化、土地经济与管理等领域研究。近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等多项省部级课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ities、Habitat International、Applied Geography等国内外专业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土地学会理事、《国土资源科技管理》青年编委、以及20余个国内外刊物审稿人。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先进团队”,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授课课程入选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获“特等奖”、“一等奖”等奖励多次。
研究兴趣
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土地利用低碳优化,土地经济与管理
教育经历
2012.9 -2017.1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土地资源管理系 博士
2015.10-2017.10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 地理系 联培博士
2008.9 -2012.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土地资源管理系 学士
工作经历
1. 2021.1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 2018.1至2020.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特任副教授
学术兼职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
湖北省土地学会理事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青年编委
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程耦合视角下虚拟建设用地流动研究:格局、机理及效应(No.42471308),2025.1-2028.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住宅用地转型过程及其增值效应互馈机制研究——以武汉市为例(No.41801189),2019.1-2021.12。
3.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与开发策略研究(No.20230112),2023.12-2025.12。
4.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科生团队式探索性学习研究与实践: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No.2020223),2021.6-2022.6。
5.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土地整治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No.202101096005),2021.6-2022.6。
6.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CUGFP-1807),2018.1-2019.1。
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科建设专项资金(No.162301182693),2018.1-2020.1。
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区域引导计划(No.CUGQY1954),2019.1-2019.12。
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基金,2019.12-2022.12。
10.地方委托科研项目:自然资源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产业用地“标准地”指标体系调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机制、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征地片区综合地价调整等多项。
参与科研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创新。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土空间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
3.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河南省、贵州省、江西省)。
4.自然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管控技术与政策创新。
一作/通讯学术论文
1.通讯署名. Exploring nonlinear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of TOD on housing rents using XGBoost, Cities, 2025, 158, 105728. (Q1)
2.通讯署名. Block-scale modeling of residential land prices: Incorporating multilevel determinants and explaina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25, 156, 103282.(Q1)
3.通讯署名. Multilevel analysis of land realloc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through food trad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25, 110.107710. (Q1)
4.第一署名. The effect of a multi-school zoning policy on the capit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Beijing, Cities, 2024, 152, 105153. (Q1)
5.第一署名. Geospatial modelling of housing rents from TOD using MGWR and implications on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land use planning. Applied Geography, 2024, 170, 103356. (Q1)
6.第一署名. Tele-connection of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from industries in China's trade: A complex network 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4, 366, 121652. (Q1)
7.通讯署名. The impact of embodied land flow in interregional trade o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Applied Geography, 2023, 159, 103065. (Q1)
8.第一署名.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Expansion and Variations in Residential Land Prices: Evidence from the cities in China,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23, 149(2): 04023009.
9.第一署名. Evaluating the spillover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 from urban rivers eco-restoration: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Wuhan,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3, 156, 111095. (Q1)
10.第一署名. Watershed carbon compensation based on land use change: Evidence from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22, 126: 102613. (Q1)
11.第一署名. Effects of rapid urban land expansion on the spatial direction of residential land price.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20, 101: 102186. (Q1)
12.第一署名.大都市郊区民宿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武汉市为例.经济地理,2024,44(10):214-223.
13.通讯署名. 煤炭资源枯竭区不同模式村庄整治对农户生计适应性选择的影响——以苏北、鲁南地区典型村庄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25, 40(2): 534-549.
14.通讯署名.三区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演化及驱动力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4,33(7):1489-1503.
15.通讯署名.功能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调发展特征及障碍因素诊断.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3,32(10):2032-2044.
16.通讯署名. 城乡融合背景下建设用地一体化定级方法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2021, 35(4): 35-43.
17.通讯署名.武汉市土地供应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经济地理,2021,41(2):185-193.
18.第一署名. 教育资源差异对住房价格的影响——以武汉市江岸区为例. 资源科学, 2021, 43(4): 790-798.
19.第一署名. 城市地价与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关系——基于湖北省80个县(市、区)的测度研究. 资源科学, 2017, 39(2): 325-334.
20.第一署名. 特殊自然地物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资源科学, 2016, 38(4): 738-749.
21.第一署名.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 经济地理, 2014, 34(11): 23-29.
22.第一署名. 基于宗地尺度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优化方法研究. 资源科学, 2013, 35(12): 2397-2404.
23.第一署名.国土空间智慧治理研究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启示——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5,(1):193-197.#教学论文
24.第一署名.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研究生导学团队建设路径探讨.高教学刊,2024,10(36):63-67. #教学论文
25.第一署名.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探究——基于15所开设院校对比.高等农业教育,2023,(2):63-68. #教学论文
人才培养
指导老师: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技能大赛“一等奖”,2024
指导老师:第五届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2023
指导老师: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特等奖”,2023
指导老师:湖北省第14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23
指导老师:长江大保护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团“二等奖”,2023
指导老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特等奖”,2022
指导老师: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技能大赛“一等奖”,2021
指导老师: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技能大赛“三等奖”,2021
指导老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二等奖”,2020
指导老师: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020
指导老师: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1(1人次)
指导老师: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1人次)
指导老师: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4(3人次)
奖励荣誉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024
2019年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2020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8),2022
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R2),2022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4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团队”,20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班主任”,2020
联系方式
E-mail:yangshf@cug.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一楼427